2024年,陕建控股集团销售帮扶村农副产品,足足达到1300万元!而这,只是陕建助力乡村振兴众多亮眼成绩中的一项。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陕建始终响应党的号召,按照省委部署,全力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目前,陕建仍承担着安康市白河县公路村、紫阳县联沟村;渭南市富平县刘集村、蒲城县椿林村和延安市延川县太相寺村5个村的定点帮扶任务。在所驻村,陕建工作队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发展集体产业、销售农副产品、帮扶村民增收、服务村民生活等途径,让乡村美起来、产业强起来、村民富起来。
陕建四建集团作为陕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之一,从2021年起,先后派驻2支工作队6名职工在渭南市澄城县交道镇阿兰寨村和渭南市蒲城县椿林镇椿林村驻村帮扶。四年来,6名工作队成员肩负组织重托,发挥建工专长,完善基础建设,发展特色产业,下好了陕建助力乡村振兴这盘棋,得到了当地政府、驻地村委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连续4年被评为渭南市定点帮扶优秀单位。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2021年7月,初到阿兰寨村的第一书记曹涛和工作队成员王栋、杨强,就把发展当地产业作为第一抓手。
阿兰寨村地处沟坡坮塬地带,大部分家庭以种植花椒为主,结出的花椒粒大色红、麻味醇厚。但受地域限制,销路不畅,影响了村民收入。
“能否通过集中收购,帮助村民破解花椒销售难题呢?”曹涛想到了自己的“娘家”——陕建四建集团。在他的联系下,四建集团与村委会签订了《帮扶工作计划书》,四建集团采用“消费帮扶”的方式帮助村民打开了销路,极大地提高了村民发展花椒产业的积极性。四建集团在阿兰寨村帮扶期间,仅购买花椒、黄花菜、芝麻酱、樱桃等农副产品就累计达40.6万元,用实际行动增加了农民收入。
如何变“输血”为“造血”,激发村民主动求变,这成了帮扶工作的重头戏。工作队在阿兰寨村走访时,发现村民对种植条件及市场需求缺乏了解,于是主动联系县农业农村局,申请为村民举办农业技术培训讲座,引导村民关注农产品种植条件与当前市场前景。工作队先后向当地农业局申请组织8次培训,并在过程中培养出曹萍和耿红栓两位“致富带头人”,引领村民规模化种植樱桃和黄芩,成功为村民拓展了农作物种植思路。
那段时间,曹涛、杨强和王栋顶着烈日奔波不息,整日穿梭在阿兰寨村的田间地头。他们帮助耿红栓成功种下60亩黄芩,还为曹萍种植的樱桃向当地政府申请到了5吨免费有机肥。“比起以前只能种花椒,现在的收入翻了好几番!”耿红栓欣喜地说。村民们也纷纷效仿起他们的致富经验,积极探索新的增收渠道。
2022年10月,驻村第一书记的接力棒传到了王辉手中,并和2名工作队继续承担阿兰寨村的帮扶任务。2023年7月,在阿兰寨两年帮扶期结束,王辉和王杨洋、王鹏2名工作队员,来到椿林村继续开展帮扶工作,在延续消费帮扶的基础上,他们在椿林村开创了“农户+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包联单位+果库”的“四合一”帮扶新模式:包联单位负责采购需求与付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开票并配送,果库负责质量把关与装箱,果农只需安心收款,这显著提升了帮扶成效。
如何进一步打开产品的销路呢?“如果你们把村里的农产品摆进农高会,那肯定能提高销量和知名度。”202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辉与同学闲聊时提到了杨凌农高会,这一下激发了王辉的思路,半个月时间里,王辉详细了解情况,制定参展方案。工作队的方案也得到了四建集团和椿林镇政府的大力支持,顺利拿到了参展农高会的入场券。此后,通过连年参展农高会,不仅提高了帮扶村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还大大拓宽了销路,也使村民们得到了可观的收益。
随着一车车农产品陆续装箱运出,在欣喜于销路打开的同时,驻村工作队也清醒意识到基础设施滞后同样会制约产业发展:3米宽的道路仅容单车通行,老旧灌溉渠多处破损……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积极申请帮扶资金,发挥建筑企业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曹涛和王辉两任第一书记的统一工作思路。
工作队驻村前,阿兰寨的淤地坝道路年久失修,部分路面坑洼遍布,甚至出现塌陷处。每逢连续阴雨,便泥泞不堪、积水遍地,车辆难通行,致使客商进村采购严重受阻。
工作队联合村委会与有关部门多方沟通协调,驻村第一年冬天就为阿兰寨村申请到耿家洼淤地坝道路硬化项目。作为包联单位,四建集团也捐赠4.3万元协助修路,并发挥专业优势,设计制定了施工方案,得到了村委会的一致同意,既节约了成本,又保证“一次成优”。
2022年8月,四建集团向阿兰寨村捐赠健身器材及篮球架、乒乓球桌等体育用品30余件,并增派工作人员4人,连续3天作业,使阿兰寨村文化健身广场焕然一新,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新聚集地。
帮扶期间,工作队为阿兰寨村成功协调落实财政资金667万元,用于花椒产业基地高效节水暗管铺设、生产道路硬化、人饮管网改造提升等14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椿林村争取到资金277万元,用于主干道铺油硬化工程和标准化灌溉渠修建等4个项目,不仅彻底告别了村内道路坑洼泥泞的状况,也为农产品灌溉提供了稳定保障。亮化、美化、绿化的同步推进,令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面优化,为乡村长远发展夯实了坚实基础。
民生工作事关千家万户,千头万绪。四建集团驻村工作队成员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紧扣重点帮扶对象开展工作,赢得村民高度赞扬。
2022年7月,阿兰寨村迎来汛期。当地房屋多为窑洞结构,长期遭受雨水浸透极易导致塌陷。心系村民安危,曹涛和工作队员根据排查结果,迅速将身处险窑的4户村民转移至安全地带妥善安置。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一阵急促的声音骤然撕破了村庄的宁静。“书记,老杨联系不上了,他家我过不去!”村民耿张海冲进村委会,焦急地喊道。72岁的延安籍老人杨志军独居在大浴河东侧沟底,方圆1.5公里内杳无人烟。曹涛与村支书耿尧山连拨数通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当即拨打119和120,火速展开搜救。“淤泥漫过床沿,浑身是泥的老杨躺在床上已处于休克状态。”杨强回忆当时随救援队到老杨家的场景。杨强跟救援队第一时间将老人转移至安全地带,并护送入院治疗。
在椿林村,王辉和队员在驻村日志本里标记着曹小女、王红斌、苏鑫等重点帮扶人群的位置地图,以及每个村组低保户人员名单及每户人口数。日志里记录着每次入户走访的详细情况,并用星号、圆圈加以标记。日志的每一页都是驻村工作队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
“今年9月预计肾源到位,做换肾手术时,筹集的手术费也会到位,这个你不用担心,一切有我们和村上呢!”今年5月15日,王辉和队员到刚做完透析的苏鑫家中走访。1992年出生的苏鑫幼年丧母,父亲离家,患尿毒症已有6年,而今与82岁的爷爷一起生活。
帮扶是播种希望的种子。2024年初,工作队为苏鑫办理了临时救助,并向上级政府报告苏鑫情况。在多方协调下,成功为苏鑫筹集到40万元手术费,并在医院为苏鑫办理了肾源登记。四建集团也捐助1.6万元善款用于苏鑫的治疗。
“生病最怕的就是失去希望,王书记他们的到来,让我又重新看到了希望。”倚坐在床边的苏鑫想到这两年工作队为自己忙前忙后争取手术费并登记肾源,眼眶通红。
4年来,四建集团先后在阿兰寨和椿林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7.17万元,工作队6名成员既是陕建助力乡村振兴的见证者,更是践行者。他们始终将村民冷暖挂在心头,关注村里的特殊群体,用实际行动弘扬陕建“向善力建”的企业哲学,真真正正为民办实事、解难题、谋出路,擘画乡村发展新画卷,为乡村振兴贡献陕建力量。
Copyright © 陕西建工第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兄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