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抗疫微故事|他们,用坚守诠释责任与担当

  • 浏览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2-05-14

在集团参与援建西安杏园、灞水东苑隔离点项目的特殊时期,有这么一批人,他们闻令而动、执着坚守,他们的故事温暖有力、鼓舞人心。

此刻,请跟随四阿哥的镜头,一起分享他们在助力隔离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点滴感悟、暖心故事以及感动瞬间。

他们,让党徽在一线闪耀

1月2日,集团第一工程公司总经理张卫斌接到通知,由他主要负责集团援建西安市杏园隔离点施工任务,具体施工范围为东南区段(A1、B1-B7)室外总体工程。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卫斌率先垂范,和同事们一直“泡”在现场,既要当好现场“协调员”,还要做好“总服务员”,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是他们的常态。由于施工现场噪音大,说话全靠吼;没两天,他嗓子全哑了。实在说不出话,吃点消炎药,喝口水,在现场继续用沙哑的声音吼着。

“有一次他连续工作了两天一夜没合眼。等待泡面时他在椅子上一下就呼呼睡着了。”同事回忆说,当时大家都不忍心打扰,希望他趁机好好休息一会。

经过努力,集团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施工任务后,再次发扬四建“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风,继续支援其他区域施工。经过两天两夜连续奋战,顺利完成了任务。

谈及此次援建,张卫斌说,集团领导现场督战,总部相关职能部室负责人常驻现场指导,所有参建人员冒着严寒,顶着压力,克服一切困难,才确保了援建任务圆满完成。

张万实,中共党员,集团西安当代府MOMA项目经理。在援建灞水东苑项目建设中主要负责D区4-5号楼的施工建设。

由于施工节奏快、劳务人员流动性大,需对施工中注意的问题重复不断交底、跟踪检查。张万实每天睡眠不足3小时,数百个电话协调各方人力物力,每日凌晨三四点最困乏时,就和其他同事一样,在帐篷椅子上将就眯一会,醒了接着干。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张万实在现场常说的一句话。在此次项目建设中,因D区材料需从其他兄弟单位领取,在箱房安装中后阶段,室内楼梯、吊顶板、踢脚线等材料缺少一直制约着施工进度。1月19日凌晨,张万实带领施工人员在A区—C区寻找空余材料。经过两个小时地毯式搜寻,分别在B2#楼、B3#楼、A2#楼周围找到了被遗弃但尚可使用的室内楼梯的梯段、休息平台、休息平台立柱,成功组拼了D5#楼的室内楼梯。

1月23日,在全体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齐心协力下,经过七天八夜昼夜“两班倒”不间断施工,最终顺利完成项目施工任务。

他们,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29岁的史文浩,是集团安装公司中南高科西安临空产业港项目安装项目经理。他参与了集团杏园南、灞水东苑隔离点现场电气施工。

在杏园南隔离点建设期间,由于现场施工交叉作业多,至1月6日凌晨2点,室外电缆铺设条件仍未成熟。为抢占施工时间,史文浩当机立断,调来一台汽车吊,配合由40名劳务人员及数名管理人员组成的放缆队伍24小时不间断配合调运电缆。经过9个小时奋战,终于在1点前完成1200余米铠装电缆敷设任务。

尽管双脚十指已磨破,嗓子沙哑喊到出不了声,但考虑到次日12点前要完成配电柜安装接线及通电调试工作,史文浩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安排大家稍作休息后,又重整队伍一起奋战,最终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施工任务。

集团第二工程公司职工董景超接到援建灞水东苑项目的第一项任务是化粪池施工,要求必须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与时间赛跑加快进度。

董景超回忆说,在30多平方的土坑里,工人就30余人,劳动力没问题了,保证施工进度的最大难题就是材料能否及时运送到作业面。现场大家都在抢工期,而且由于路不平,材料车根本进不来,到不了作业面跟前,砖是用装载机端来的;水是用垃圾桶装满用挖掘机吊来的,砂浆是工人扛过来的;而且每种材料都得提前打探好地方,提前准备……

1月15日下午,因为去找材料耽误了饭点,安排好现场,备足料,正常施工后才去领晚餐。因为去晚了,饭已经冰凉,蹲在马路边打开餐盒盖冷风越吹越冰凉。于是,他接了杯热开水,喝一口热水,吃一口饭,这样温度能中和一下。次日凌晨2:00点,大家都冷的直哆嗦,便纷纷拿起了铁锹,跟工人一块和灰搬砖,干一会活就浑身暖和了起来。为了缓解工人疲惫,保证节点进度,他们跟着工人一起喊口号、加油干。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 坚守一线

1月4日解除隔离,1月5日早上6点,集团第一工程公司工会主席王维娟安顿好刚满半岁的宝宝,便赶赴西安杏园隔离点项目施工现场。她在做好后勤物资采购、发放等工作之余,与职工、部分劳务人员谈心,了解他们住宿、吃饭、保暖等情况。作为“背奶妈妈”,由于现场条件有限,只能在工作间隙到现场移动卫生间吸出母乳,为宝宝准备好“口粮”。

1月6日晚9点左右,王维娟突然接到母亲电话,说娃身上突然起了疱疹,她心里“咯噔”一下。在协调处理好现场人员用餐、物资储备等情况后,她才急忙往家赶。幸好经网上问诊,宝宝无大碍。看到妈妈回家,孩子好像忘记了不舒服,“咯咯咯”地笑着。次日一大早,安排好宝宝后,她再次返回现场。

谈到是否会因参与隔离点建设担心宝宝健康,她说:“当然也会担心。但是疫情当前,咱能克服困难为守护自己的城市尽一份力,到时给孩子提起来岂不是也很酷?”

 

 

在援建灞水东苑项目现场,有这样一对父女:55岁的父亲梁玺文,是一名工长;26岁的女儿梁琪,主要从事后勤服务。他们是集团第三工程公司的普通职工,在得知要援建灞水东苑项目的第一时间,先后加入到援建团队中。

1月21日晚7时许,梁琪开始统计当晚需要宵夜及次日早餐人数。她习惯性的拿起笔和纸,迅速向正在吃晚餐的各工长走去,一一询问,仔细记录。半个多小时后,她回到临时办公点,再次逐一核查各公司用餐人数,确认无误后上报后勤主管,并开始协助同事给大家发放晚餐。此时,梁玺文刚刚吃过晚餐,看到女儿忙碌的身影,有心疼也有自豪。

援建工作任务重,很辛苦。得知要参加援建,家人纷纷担心梁玺文身体吃不消,但他说,“作为一名四建职工,没有理由,必须参与。”

“爸爸一直都是我的榜样。”梁琪说,这次参加援建的全体人员都很拼,现场很多同事声音哑了,脚磨破了,但没有一个人后退。她更要细心做好每一项后勤服务保障,让四建“逆行者”在寒风凌冽中感受到暖意关怀。

三天三夜完成杏园隔离点建设,

七天七夜完成灞水东苑隔离点建设

四建人以实际行动

诠释责任与担当,

书写匠心执着。

展现了敢打硬仗、

能打胜仗的优良品质。

向所有参与项目建设的你们致敬!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集团资质

集团荣誉


新闻中心


集团新闻

党群工作

基层报道

行业动态

媒体关注



企业文化


核心观念

品牌形象


精品工程


超高层建筑

公用建筑

园林景观建筑

学校建设

钢结构工程 

住宅工程

医疗卫生工程

市政道路工程

人力资源


人才理念

精英团队

诚聘英才

Copyright ©  陕西建工第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兄弟网络